2022年8月
砺兵台海中
歼-20亮剑台岛周边
海空域实战化联合演训
2022年11月
第14届中国航展
歼-20中降珠海
展示了人民空军对装备的高度自信
参加此次航展的歼-20
全部换装“中国心”
……
从研发、试训
到列装作战部队
实战实训,形成战斗力
歼-20
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
和空军装备的飞速发展
“东西南北中,奋飞歼-20”
如今
中国第五代战机
歼-20
列装越来越多、飞得越来越远
振翅东海、南海和台海的壮美航迹
画出了一个强国强军的同心圆
歼-20总师杨伟说
“装备需要不断升级发展
歼-20也会有1.0、2.0、3.0……”
“威龙”到底有多帅?
震撼大图一起感受
↓↓↓
有它在,底气在!
“威龙”航迹必将更远、更辽阔!
文物寄存办法惹争议 学者吁台北故宫应有使命感******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兰千山馆”文物因寄存合约期满,台北故宫以院区库房空间有限,倾向不再续约,引发争议。岛内多位学者19日在一场公听会呼吁,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机关的使命感应永存于心,即便是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刘宗龙 摄台当局“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9日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来作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听会,就寄存办法的变革等问题,邀请学者专家进行讨论。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称台北故宫典藏的质量很丰富并不需要以私人寄存的方式来弥补典藏。
吴密察说,台北故宫寄存办法的变革是为了“符合博物馆的公共性”,将以捐赠为前提的方式进行寄存,执行上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合约到期后即启动捐赠的审查程序;另一是在合约期满后确认寄存人同意捐赠,启动审查程序,若无捐赠意愿则由寄存人取回。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认为,吴密察的说明,让人不解为何历经8任院长都相安无事的制度如今却“崩坏”,寄存制度被院长视为只是沦为有钱人的仓储?
还有多位学者均指出,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一旦做出决策,影响的不只一代人更是后代子孙参与或接近文化艺术的权利,即便是以捐赠为前提的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维公则提醒,以捐赠角度看,重要文物要求捐赠在实务上可行性非常低,一旦文物迁出,再拿回来或借展的成本会超乎想象。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